【本来是一封申请用的自传】
生於長於南京,自幼就在總統府、美玲宮、中山陵閒逛,常常想那個種下了那麼多美麗梧桐樹的民國,究竟只是歷史書中的敗寇還是通俗讀物中的愛情傳奇? 中學時候上語文課,課桌裡藏著三毛,讀的渾然忘了身處何地。 語文老師發現了,無奈地對語文永遠第一的我說,「不要太明顯了」。 各種臺灣民謠、流行曲、電視劇,是考到好成績的動力,因為父母會獎勵這些文化產品。 22歲起,帶著對這個世界無限的好奇,來到了香港攻讀傳播學碩士。 錢穆圖書館的館藏電影,讓我看到了《牯嶺街殺人少年》、《悲情城市》,一時間驚為天人,原來華人文藝可以這麼與眾不同。 香港的兩年經歷讓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的華人,會有那麼多不同的經歷,會對作為華人這個身份的理解如此千差萬別。 如願來到了美國繼續博士學習,這又短又長的五年間,懂得了什麼叫做「走的越遠,越是華人」。 艱苦孤單的博士學習中,依靠著侯孝賢、朱天文、蔡康勇、小s的肩膀,就這樣撐了下來。 臨別的時候,還和政治系的同學傑大磊(上屆觀選團成員)合寫了一個跨學科研究計畫,他做臺灣,我做大陸。 迫不及待地回到亞洲,我的早期學術作品之一就是比較新加坡和臺灣這兩個華人主導政體下的傳播狀況,用的是臺灣大學東亞民主研究中心慷慨提供給所有研究者的公開資料,最終發表于亞洲傳播期刊。 得出的結論之傾向于臺灣,以至於一位不認識的聽眾問我,你是臺灣人吧。 很長時間都以為,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我都可以去,除了魂牽夢繞的臺灣。 兩岸一紙協定改變了這個我以為我此生可能都無法看到的事實,這是政治的巨大能量。 2012年蒙臺灣同事張俐元招待,得以第一次來到寶島。 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好像重回故里,好像公車上那些豎寫的站名,就是我不曾看到過的南京。自此之後一而再再而三和不同的朋友們去臺灣,從臺北到花蓮到台東到台南到台中,永遠也看不夠去不夠住不夠似的。 這次臺灣大選意義非凡,我們可能第一次在華人世界看見一位女性第一領導人。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進行,一眾記者朋友齊聚獅城,華人世界的命運似乎就是這樣剪不斷理還亂地糾纏在一起。 好像寫成了一封給臺灣的情書。 :)
1 Comment
Zinnia
12/16/2015 08:05:01 pm
Hi,玮玉,我是台灣政大傳院的博生,從政見上看到妳的profile,所以來看看妳的主頁,對妳的專著很感興趣,可惜沒趕得上參與翻譯。歡迎妳來台灣觀選,如果妳12月底可抵達台北的話,希望可以見面向妳請教~(妳應該可以在後台看到我的email對吧,嘿嘿)
Reply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Weiyu Zhang
I am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January 2019
|